放在首頁第一行的文章,視重點宣傳放置
銀髮族群們該如何面對新冠病毒,居家與生活又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項呢?東京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同時身兼東京大學附屬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的飯島勝矢教授與團隊們,特別編纂了這一本手冊,獻給各位,期盼各位長輩們能夠從中得到正確的觀念,收穫滿滿。
(東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台灣在宅醫學會理事 張欽凱醫師翻譯)
放在首頁第一行的文章,視重點宣傳放置
義大利、蘇格蘭、西班牙、巴西防疫策略
歐洲各國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值此同時,南美巴西疫情卻狂飆。面對這險峻艱難的一仗,他們採取何種方式來控制疫情?又有哪些困境需要解決?
義大利:義大利是本次疫情重災區,Molinette醫院Vittoria Tibaldi醫師指出,義大利有輕度、中度及重度不同程度的新冠肺炎病患需要醫院照護,但其中不少人無法到院進行治療,必須仰賴社區醫療照護。他舉Torino社區為例,此社區將病人留在居住地做治療,以讓醫院有多餘病床給最需要的病患;而Covid-19陽性且在家治療的病患,因為需要一位家屬擔任照顧員,這造成病患和家屬不得不在同一個空間做隔離。另一方面,義大利目前尚無遠距醫療技術,現階段嘗試採用醫院數位系統轉介社區服務的流程。
蘇格蘭: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Graham Ellis醫師說明,蘇格蘭HaH始於2011年,至今已服務40%人口。這次因受疫情影響,轉而採用視訊技術來執行遠距視訊看診。在蘇格蘭其他不同區域,如Aberdeen、Forth Valley、Glasgow、Lanarkshire區,則分別以視訊住院、設置新居護單位、新呼吸照護團隊,與召回雙倍醫療人力來因應疫情。同時,也設置如遠端生命徵象監測儀等遠距醫療設備,藉此協助無法就醫個案、covid-19與長照機構病人。
西班牙:西班牙托雷洪大學醫院在家住院主任Manuel Mirón Rubio醫師認為,病人是否得持續住院或及早返家治療皆要嚴格設立特定標準,根據西班牙統計,於護理之家診斷後直接實行在家住院照護者,非預期過世的個案比例較高,住院治療者僅有兩人非預期死亡,而在家治療者無預警死亡人數則較多。
巴西:巴西Home Doctor執行長Cláudio Flauzino de Oliveria醫師表示,巴西在家住院各二可以分為三類:新冠肺炎病人、出院病人,與非新冠肺炎病人。這三類病人各有不同照護模式,如新冠肺炎病人採取遠距監測、視訊診療、給予攜帶式氧氣儀器,而出院病人給予攜帶式非侵入性呼吸器、PPE防護設備,至於非新冠肺炎病人則提供肺炎篩檢等。巴西目前的困境在於,醫院床數與防護設備不足,10%的醫療專業人員可能得到新冠肺炎。
取鏡他國防疫經驗:澳洲、法國、以色列、美國等國面面觀
WHAHC線上論壇邀請九個國家、十位講者分享各國防疫經驗與在家住院扮演的角色。除了台灣防疫經驗,其他國家又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對抗疫情?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或深入了解?
澳洲:據 Epworth Health Healthcare在家住院主任Michael Montalto教授觀察,雖然新冠肺炎的討論大多集中在急重症照護(ICUs),但非急重症的照護其實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他指出,在尋找解法的過程中,HaH (Hospital at Home)的確提供另外一個選擇。從健康照護系統的層面來看,HaH扮演著和社區對話溝通的橋樑,尤其在過去不被HaH支持的對象如今也被納入了。
法國:法國在家住院學會副主席Michel Calmon博士認為,首要之務是建立危機應變組,管理有限的防護資源、藥品與裝備,並發展遠距照護和線上會議。至於HaH在此疫情扮演角色即是整合HaH資源對抗傳染病、調整照護方式,避免或減少病人入院處置的機會。
以色列:Sabar Health社工主任Moran Weiss以一位護士造訪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小女孩做開場,她揭露在疫情流行期間護理人員多數不願前往病患家裡,但Sabar Health 居家護理人員仍全副武裝造訪新收患者。Sabar Health 居家護理團隊有三大目標:幫助患者維持生理及心理健康生活品質、以特別的方式進行團隊日常工作,與不管醫療團隊、行政團隊或志工團體,皆以個人安全為優先。
美國:新冠肺炎重挫歐美地區,美國Medically Home 醫療長Pippa Shulman醫師表示,早在今年一月開始美國政府就因民眾醫療費用尋求政策上的解脫方法,但雪上加霜的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病患遽增,醫院因而將病患移轉給社區照顧,而社區卻無法妥善容納他們,美國龐大健康體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是在家照護的轉機。Huntsman at Home 主任Karen Titchener 表示,Huntsman at Home 是一所以治療癌症患者為主的居家醫院,而在疫情期間,該醫院則為癌症居家患者提供另一套專屬照護方案:增設隔離病房、持續掌握患者病況,以及急診室入診狀況。
在全球抗疫的道路上,沒有任何國家能置身事外。面對這艱鉅的時刻,世界公民不分國族種族膚色語言,彼此心手相連、共同打擊疫情,為防疫家園貢獻心力。台灣抗疫成績有目共睹、備受國際讚譽,且不吝向他國分享成功抗疫經驗。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張凱評於本月14日代表台灣參加WHAHC線上會議,與世界其他八個國家在宅醫療團隊針對Covid-19居家防疫策略,進行一場開放透明、充滿洞見的交流對話。
防疫模範生:視訊討論交流台灣經驗
WHAHC(世界在家住院聯盟,全名為World Hospital at Home Community)是由關注在家住院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跨國、跨專業醫療人士所組成的社群組織,於2019年4月5-6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第一次會議。因COVID-19疫情於2020年影響全球,WHAHC串連全球各國,於5/14日舉行線上論壇,邀請九個國家、十位講者分享各國防疫經驗與在家住院扮演的角色。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張凱評即透過線上直播向全世界分享台灣於政府、醫療團隊、以及全球合作上的抗疫成績。
今天,5月27日、零確診,台灣已45天無新增本土案例,共累計確診441例,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回顧5月12日護理師節當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體人員首度出席不戴口罩。張凱評在WHAHC會議指出,台灣經驗的成功模式在於「fast and open」:除了政府端反應快速並善用科技工具防疫外,在社區端,社區與居家醫師即時採取訪視隔離措施並訂定單位應變計畫,陳錦煌醫師更積極走入社區,倡議媽祖遶境延期以避免群聚感染,並成立「COVID-19全國社區防疫行動聯盟」,促進社區間交流與防疫能力。另外,台灣在宅醫療學會也發起活動、捐贈防護衣給予日本在宅醫師。雖然台灣在這次防疫表現上成績亮眼,但卻遭WHO排除在外,張凱評藉此倡議台灣應能合理加入國際衛生組織。